查看原文
其他

​美,是对功利的删除​

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-09-12

文艺复兴三杰:达·芬奇、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

美,是对功利的删除
文:先知书店   编:千字君少年X


霍弗在《狂热分子》中曾说,那些最渴望改变现状的人,是失意感最强的人,他们既不是富人也不是穷人,而是“新的穷人”,是被剥夺了美好过去的人。


一个失意的人是这样,一个失落的文明也是这样,它曾经辉煌的历史,让它的人民难以忍受现在惨淡的现实。


正是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回忆,让欧洲觉醒,走出了千年的中世纪。对古老文明的追寻中,欧洲人复活了人的价值、美的想象以及自由的精神。
 

▌当权力复兴罗马,就只能带来黑暗,
当文艺复兴罗马,那就是文明的曙光
 
文艺复兴的辉煌在于——它是人文的辉煌,而非权力的辉煌是美的复兴,因为美,是对功利的删除,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辉煌。

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精神的源泉,此后的一千年则被称为“黑暗中世纪”。

而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就是——整个中世纪都是一部试图复兴希腊罗马的千年历史。

但不幸的是,最想恢复希腊罗马的,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:

他们梦想着开疆拓土、江山永固,却几乎毁灭了一切,却从不关心希腊、罗马精神的实质:智慧和正义。
 
断臂的维纳斯,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古希腊雕刻家

但意大利和北德意志的海上贸易带动了商业城邦的复兴,个人奋斗和创造财富不再是羞耻的,而是智慧、勤奋和信用的回报;在经院和大学里,教士沉思着自身和世界,智慧的火光在他们沉思的目光中跳动,这是复兴的真正火种。


事实是,当人们想靠权力复兴希腊、罗马时,只留下无尽的黑暗。当人们想靠人文复兴罗马时,文明就充满光明。


文学艺术,让人类重新认识自己
 
康德曾说:美是道德的象征。每当“美”被遮蔽,被篡改,被扼杀,留下的就只有破坏、失败、灾难和恐怖。

当艺术成了黑暗统治的附庸,绘画和雕塑中的神明,正如一切伟大叙事中的伟人和英雄,面容都模糊不清,远离芸芸众生。

反之,只有在文艺所带来的美的复兴中,人类才重新认识了世界——

但丁的《神曲》将教皇打入地狱,将天堂与地狱的秘密揭示给普通人,于是人也可以同上帝沟通,在信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薄伽丘的《十日谈》里,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、悲欢离合、欲望与诉求,写真实与丑陋,写挣扎在污泥中的人,真理重新站回到世俗的一面,而虚伪的教会暴露出了掌权者的丑陋嘴脸。

达芬奇走入人群之中,观察他们的面貌,研究他们的身体肌理,注意他们的行为和生活,甚至解剖他们的尸体。

于是,在《最后的晚餐》、《岩间圣母》等画作中,神变得更像人,人也变得更像人。


我们在画作中看到了他人,也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。

人不再只是蒙昧中的奴仆,而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谜。艺术让人们去观察人、解读人,去发现人的内在。

以至于,卢浮宫的一个看守爱上了永远微笑的《蒙娜丽莎》,天天对着她自说自话,嫉妒来看她的游客,最后在发疯的迷恋中被辞退。
虔诚的基督徒米开朗基罗却渴望冲破肉体追逐自由,将人类被囚禁的理想气质重新解放出来,在人性中重新寻找神性。


他给了大卫一具完美的身体,又赋予了大卫内在的冲突,庄严的大卫仿佛随时可能爆发巨大的力量。


从此,信仰和人性握手言和——人对自身的超越,成为荣耀神的伟业——这是教会一千年来未能实现的伟业,也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前奏。
 
拉斐尔真正理解文艺复兴,理解这个人类文明最为群星闪耀的年代。

在他的《雅典学院》中,不同时代、学派的思想家、学者齐聚一堂,柏拉图手指上天,那个象征着思想、智慧和理念的理想国,亚里士多德手指地下,那个象征着经验、科学和法律的现实世界。

拉斐尔《雅典学院》,中心的两位伟大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,原型是达·芬奇和米开朗基罗——
 《文艺复兴大师系列·达芬奇》

那是拉斐尔心中的黄金时代——人类以追求智慧、真理作为最高的生活理想,这也是艺术家自己的宿愿。

最伟大的复兴,是改造人类的文化基因


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,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,扩散至全人类文化基因之中,那它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?

首先,最伟大的复兴来自于创造,而非破坏。

在历史上,一切以破坏为代价的复兴,最终都必将失败,剩下的也将是一片废墟。


试图将复兴希腊罗马作为旗帜的,不仅有中世纪君主,还有墨索里尼的“新罗马帝国”和希特勒的“第三帝国”:


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破坏,共同结局是失败,共同留下的也都是灾难和恐怖。

而文艺复兴是美的复兴,是文学、艺术和思想的伟大创造,它有力地证明,创造远比破坏更能复兴人类的荣光。

它不分领域,超越宗教、国家、民族,甚至超越时间,因为它体现的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,是美的复兴,这也是文艺复兴带来的最大贡献——人本主义。

因此可以说,最伟大的复兴,不是国力和军事的强大,而在于能否建立一种让全体人类为之效仿,让所有渴望进步的民族主动继承的伟大传统。


具有开放视野的唐朝,曾经领土辽阔、国力强盛,但继承者们只想保留唐朝的遗产,却没有继承唐朝开放的胸襟和眼界,因此未能重现辉煌。

带着这份遗憾,假如我们能够再次回到鼎盛的唐朝,我们应该对唐诗抱有额外的尊重。


不管当今华人散居于世界何地,只要读过李白的诗,他们便会在节日里不约而同的想起那首诗——传唱了一千多年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。

唐诗的伟大,就在于它的诗性美,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,它便因此而不朽。


同样地,文艺复兴的伟大就在于,那些大师的文字、画作、雕塑,永久地启蒙了人类。


我们从艺术的美好中看见了强权之可怕,伪善之邪恶,虚假之丑陋,并因此坚定了对真理、智慧、人性之善的追求。

可以说,只要艺术之美不死,人性之善便不会昏睡,再黑暗的地方,也永远会有人坚定地寻找光明。

《西方文艺复兴经典大师》中收录的《创世纪》组图


▌一切文艺的复兴,都是美的复兴

人类历史发展至今,文明曾一次次在黑暗中湮灭,又一次次复兴。但不管文明如何演变,人性永远不变,人性对美的渴望永恒不变。
历史已经证明,一个无法追求美的地方,就只能追求丑和罪恶,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伪善和丑陋横行,导致文明的堕落和湮灭。
可以说,所有文明的湮灭,都是人性之美的湮灭,所有文艺的的复兴,也都是人性之美的复兴。
西方15世纪的文艺复兴,看似是绘画、文学的“文艺复兴”,但其背后却是希腊之美的复兴、人性之美的复兴、创造之美的复兴。
人的尊严和高贵,就源自人对丑的厌恶、对美的热爱,这是人类情感中不甘堕落、不愿受困于“当下”的永恒的精神追求。
戕害美的行径,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消失过,只是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。今天,很多人批评“甲方审美”、“网红审美”、“土味审美”、“直男审美”等恶俗的审美风气。


然而,很多批评都止步于表象,对于“丑陋现实”背后的价值观,却极少触及,更却无力去突破现实,追求“对美的永恒盼望”。
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一书中收录的《泉》
今天的我们,每当回溯美的源泉时,都不得不在文艺复兴时期停留下来,那是人类有历史以来,唯一一次用美战胜了统治千年的强权,一扫自身的灰暗和卑微,让人类有权利去做自己。
为此,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套“致敬古典艺术经典”之作: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,以及《西方文艺复兴经典大师》系列。 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与《西方文艺复兴经典大师》,所致敬的正是奠定了今天美的“源泉”——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大师们。 在这两套艺术经典中,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是费顿出版社的大手笔,英文版一经推出,就被誉为“重新定义出版艺术的标杆之作”。


而《欧洲文艺复兴大师》系列的主编费德里科·法拉利,更是评价道:这套书在欧洲是艺术品,可以拿到银行去做抵押贷款。 硬核的内容,艺术品的制作标准,美术馆级别的原画还原,让这两套艺术经典的中文版一经推出,不但重新还原了长达四百年“美”的定义,更成为彰显艺术眼光和品味的绝佳礼品。


但因为种种原因,这两套书在公开渠道已经很少见到。 为了让更多书友鉴赏、收藏这两套“让美回归”的艺术经典,经过与出版方争取,先知书店取得了最后几十套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的独家授权,并复活了已经绝版的《欧洲文艺复兴大师》系列。
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,拥抱文艺复兴之美。

延伸阅读
招聘 |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
审美的两大敌人
审美是最深刻的教养
人间烟火气,最有诗意
只有两种纸质书,不会消亡
何伟:美国人眼中的复杂中国
丘吉尔:被政治耽误的天才画家
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
奠定审美的高度:文艺复兴的五位大师
审美:一个民族对自身生活最敏锐的感知
数学之美:看似无用的智慧,却改变了世界
荐书 | 鲁迅传:他的笔下不仅仅只有社会的困境
史学界的奇女子:从不捏造任何东西,包括天气
《费顿经典:时间的回归》:能说出来的美,常常是不必说的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